新时代如何做好网络安全工作 文 | 月半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,将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。在2014年,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“总体国家安全观”,指出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”“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”等一系列重要论述。当前,信息技术迅猛发展,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渐突出,这不仅严重阻碍着信息化发展的进程,还影响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。可见,维护好网络安全,已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“必修课”。对于这门课,党员干部不仅要上好,更要满分答卷。 一、“新风口”认清“新形势”,坚持发展和安全“一体双翼”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第46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数据显示:截止2020年6月,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.40亿,互联网普及率达67%,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7.49亿,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已达8.05亿。从数据分析可以很容易得出,互联网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“标配”。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,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全新的工作、学习和读取方式,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工具,成为百姓生活的“必需品”。 但是,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各类危害和陷阱,如网络诈骗、恶意攻击、窥探隐私、恶意骚扰等行为让许多网民虽然对互联网抱有巨大的应用冲动,却感言“在最好的时代仍需做好最坏的提防”。 发展和安全是互联网的“一体两翼”。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这“两翼”缺少了哪一翼,互联网造福人民的事业都将受到制约。缺少了“安全之翼”,互联网更多时候扮演的角色可能是消极力量助推者;缺少了“发展之翼”,人类便会在互联网领域裹足不前、享受不到其带来的更大便利、释放的更多“红利”。只有“两翼齐飞”,才能一网花开、魅力无限。 二、“新时代”赋予“新使命”,坚持创新与融合“多措并举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。解决网络安全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解决思想的问题,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,坚持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同步推进,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。 把好网络安全“封闭阀”,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新发展理念,将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贯穿到互联网建设的方方面面,加快信息安全前置预警水平,加速关键领域态势感知能力,加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,让人民在享受信息化福利的同时,共享网络安全发展成果。 筑牢网络安全“防火墙”,还要破除“重发展轻安全”、“重部署轻落实”的思想禁锢。当前,从工作到生活、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,再到文化、生态等领域,互联网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融入。但部分党员干部安全意识淡薄、工作态度散漫、贯彻落实推脱等问题依然存在,遇到网络安全事件时,往往是不知所措、无从下手。这不仅不符合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,也是当前党员干部“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复杂问题”的必备素质和能力。 用好网络安全“指挥棒”,夯实党委(党组)主体责任,将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,把懂网络、敢担当、善创新的干部用起来,铸造一支技术突出、干事担当、本领高强的信息化铁军。同时,强化日常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大检查,注重网络安全应急攻防演练成果运用,以“练”督“战”,做到未雨绸缪、有的放矢。 三、“新业态”呼唤“新网民”,坚持宣讲和法治“双轮驱动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。网络空间天朗气清、生态良好,符合人民利益。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、广大网民共同参与。这也是当前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短板。 发挥人民主体作用,一则,深化网络安全周的广度和宽度,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到网络安全周的各项主题活动,培植“网络安全为人民、网络安全靠人民”的公众认知,让受众更多地了解网络安全的风险隐患点,夯实网络安全“第一防线”;二则,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引,以青少年为重点,着重加强网络文明、网络诚信、网络道德等网络新风尚建设,不断提升全民网络文明素养;三则,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,强化边界和载体保护级别,整合资源和平台,构建全社会、全要素参与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体系,提升网络安全事件处置能力和水平;四则,宣传贯彻《网络安全法》,坚持依法治网、依法办网、依法上网,深化网络生态综合治理,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。 没有网络安全,就没有国家安全。良好的网络环境符合人民根本利益,符合社会发展需要。作为新时代新征程路上的“奔跑者”,让我们迎着 “十四五”的春风,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,同心同德“勇往前”,携手奋进“向前冲”!
|